每到清晨,身穿橙色马甲,手推保洁车的赵玉玲总会准时出现在铁西区霁虹街道荣华社区。身为在环卫队伍工作14年的保洁队长,50岁的赵玉玲每天的工作就是带领团队把园区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了工作时的兢兢业业,她还做了一件更令人惊叹的事情——在16年的时间里坚持无偿献血!
机缘巧合下 她走上了献血车
2003年夏天的一天,赵玉玲一家去北行购物。丈夫看到街头有一辆献血车,便上车要献血。经过检测,丈夫因为血压偏高无法采血。为了不让丈夫遗憾,赵玉玲走上了献血车。化验的结果让护士非常兴奋:“你是AB型血,非常稀缺,医院用血的缺口很大……”
这次偶然的经历,赵玉玲知道,原来自己的血型是比较特殊的AB型HR阴性血,拥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球人口中所占比例只有1%。了解到自己的血可以救很多的人,从那时起,赵玉玲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爱心行动中。2008年9月,她还成为了辽宁红十字中国干细胞库辽宁分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坚持义务献血 哪里需要到哪里
此后,赵玉玲坚持义务献血,遇到采血站的求助,她从不推辞,第一时间赶去献血。
2005年,采血站工作人员告诉赵玉玲,医院急需AB型血小板,问她愿不愿意捐献成分血,赵玉玲二话没说就赶了过去。相较于献全血,成分献血耗时长,绝大多数献血员会选择每次捐献1治疗量,即便这样也要耗时40到60分钟。而赵玉玲几乎每次都献2治疗量,滚针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采血。
2016年的夏天,沈阳正下着大雨。一家医院给赵玉玲打电话,有一个3岁白血病患儿正在抢救,问她愿不愿意马上献血。而且,赵玉玲是医院当时能联系到的最后一位献血员了。来不及多想,赵玉玲马上冒着大雨赶到医院献血。
这早已不是赵玉玲第一次“随叫随到”,因为AB型血稀缺且很难预约,大多是当天采血、当天使用,所以15年间只要采血站打来电话,她几乎有求必应。
2017年,赵玉玲得了脂肪肝,治疗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增重。病愈后的赵玉玲担心无法献血。便开始天天锻炼,在母亲的陪练下,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成功减重30斤。在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后,她又开始捐献血小板。
低调献血 工作献血两不误
工作中的赵玉玲也是一名优秀的管理队长。协助社区居民纠纷、帮助社区居民已是家常便饭。热心肠的赵玉玲依旧低调,从未因为献血耽误工作,从未因为献血请过一回病假事假,并感谢自己的团队和领导的支持。
有一天,赵玉玲向社区提出请半天假,说是要去沈阳植物园参加一个公益活动。事后,社区党委得知,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获得者,前去参加颁奖典礼。至此,她十几年如一日无偿献血的事才在居民中“曝光”。
赵玉玲也十分珍视这个荣誉。赵玉玲家的橱柜上总是整齐地收藏着来自有关献血的各种证书奖章。每次搬家后,她都会首先把这些证书奖章珍藏好。
获得荣誉不骄傲:我们是“一家人”
今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召开2019年度第一批“最美沈阳人”命名表彰会,25名个人(集体)获“最美沈阳人”荣誉称号。赵玉玲作为沈阳中环洁城市环境有限公司霁虹功能区非物业队队长,荣获此项殊荣。
赵玉玲表示,自己很荣幸获得这项荣誉,但在她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没什么值得特别宣扬的地方。伸出手臂、挽起袖口的那一刻,她想的,仅仅是做点儿事情,帮帮别人。“如果我的血液能够挽救和延长他人的生命,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知道挽救他们就是挽救自己和亲人的生命,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当我需要时他们也会像我一样,给我献血,给我生命。”
本报记者 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