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中国财经报头版头条相继以《源头活水出新安》《“皖美”秀出新风尚》为题,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安徽财政助力乡村振兴做了深度报道。其中,作为黄山生态治理最重要的章节,由中环洁承接、覆盖黄山市全域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在文中被多次提及,这是自2019年该项目落地实施以来,再次被当作城乡环境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在国家级媒体被报道。同时,11月19日至2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吴东彪也以该项目为例,就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做了分享。
环境治理的“黄山模式”正在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全域覆盖,从数字变化看数治效果
116万人口、9188平方公里地域、96平方公里水域、101个乡镇、692个行政村、600余条河流、3万个露天垃圾池……这是黄山农村全域的部分数字。7169个网格、2674台各类车辆、42万个各类垃圾容器、157艘各类大中小型打捞作业船只、4000余就业岗位、3000多套作业物联网设备……这是中环洁2019年进驻黄山后带来的部分新数字。
黄山中环洁将9188平方公里的作业范围划分为8个区域,设置7169个作业单元格,基于单元格建立综合管理、三级巡检管理体系,利用标准化岗位职责及流程推动智慧环卫系统落地应用,同时,现场设定7791个收集点,建立229个收集岗位,各村庄按片区精细划分保洁员作业范围,明确保洁员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实现一线人员网格化管理。
垃圾收运从源头抓起,取缔原有近3万个露天垃圾池,采用“垃圾桶—电动保洁车—白钢箱/垃圾桶群—勾臂车/侧挂桶收集车—压缩站—焚烧发电厂”统一规范的作业链条,购置专业作业车辆468辆,确保运输全程密闭垃圾不落地,从收运至末端焚烧发电厂,实现100%无害化处理。针对山多林密、村落和人口分散的现状优化转运路线,根据运距和垃圾量,沿线配套建设小型中转站、中心站等40座,按照直收直运、转运站转运设定了40条运转线路,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收转运难题。
保洁作业网格化、垃圾转运密闭化、管理调度数字化。“岗位层级化管理的垃圾收运全流程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车载GPS、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服务区域垃圾收运全覆盖、作业质量可视化监管、成本自动化分析、员工绩效考核透明化,统一指挥的转运调度系统实现中转站预约、车辆统一调度、司机接单全流程线上化运行,转运作业可追溯,绩效可核算。形成一个可以不断迭代优化的管理闭环生态,同时实现员工自驱、质效可控的目标。
水域治理,对不同场景用不同模式
新安江流域试点是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黄山中环洁因地制宜,根据黄山市水域分布特点,建立了水域保洁网格化管理机制,制定沟渠、支流、主流、汛期应急4个场景作业模式,组建专业化水域保洁队伍及汛期应急打捞小组,投入大中型专业机械化水域打捞船舶及各类小型打捞作业船157艘,并配置全封闭收运车辆,及时清运垃圾。利用无人机对河道水面进行全流域巡查,船只和车辆安装GPS及监控视频,通过智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作业船只及作业效果的实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持续优化作业质量。以达到“水面无漂浮废弃物、河渠无垃圾、水中无障碍”的水面保洁标准。在成功实现陆地垃圾不入水的同时,确保水面杂物不入下游。
和谐共生,从最美乡村到最美城市
中环洁黄山项目自实施以来,黄山市农村垃圾久治不愈的历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幅改善农村垃圾乱丢乱倒的落后面貌,陈年积存垃圾的问题得到根治;新安江水域治理效果明显,有效控制陆上垃圾流入河道,全市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极大提升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中环洁通过数字化科学管理手段推进的黄山环境治理一体化项目取得良好生态及社会效益,在黄山,绿水清山成为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辅相成、和谐共赢。以“席地而坐”的西递景区为代表,随着生态宜居、环境的改变带动了旅游为主的产业兴旺发展,生态产业化已成为黄山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如今黄山正在筹备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而由中环洁负责、占全市面积95%的黄山全域农村治理项目已为最美乡村铺设了“绿色底蕴”,我们相信“最干净城市”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